新浪浙江 绍兴

党建引领,四个协同,努力开创支部建设新局面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3名,设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1名。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等省级人才4名,高级职称党员占比达39%,博士学位党员占比达85%。2019年获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3月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支部充分发扬支部建设的“传家宝”优势,以党建为统领,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把党支部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在团队打造、学科发展、科研提升、平台突破等方面主动作为,成果丰硕,在重大奖项、重大项目、重要论文等方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在省内乃至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协同,基层党建更具活力

支部根据现有的四个科研团队建立党小组制度,根据团队科研方向,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2次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党员积极性,引领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发展。这两年来,支部共有7名党员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伍法权院士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绍兴市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绍兴市劳动模范,支部书记沙鹏副教授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被授予“绍兴市强基先锋”“绍兴市级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党员李安原获绍兴青年“五四奖章”称号。所在学院获批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领导班子被授予“绍兴市‘五强’好班子”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协同,立德树人更有成效

支部主动看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面向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专业积极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获得农信杯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金奖1项,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培育2019年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1个。这几年来,75%的教师党员担任班主任,其中党员包春燕等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61%的支部党员担任硕士生导师,这三年获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10项;支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获批浙江省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注重“育典型”“选典型”“树典型”“学典型”,选树了以伍法权教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绍兴市劳动模范、学校首届树人奖获得者等)、黄睿副教授(浙江省一流课程主讲教师)、沙鹏副教授等为代表的育人典型,组织开展先进典型报告、党员讲党课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支部成员,在支部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协同,科研强院更有空间

支部通过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机制培养“双强”型优秀党员,积极探索“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用在事业上”机制,积极推进科研强院工作。这五年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获批国家级课题23项,省部级课题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填补学校高水平研项目中的空白;发表专业权威期刊论文176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PNAS论文1篇,实现学校国际综合顶级期刊论文发表“零”的突破。支部成员积极领衔参与学院高水平平台申报工作,成功获批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和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这两年来,支部获批科研课题数量、获批平台数量均列全校第一,有力支撑了学院“科研强院”工作。

党建工作与服务地方协同,科技成果更上层楼

支部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在岩石力学和地灾防治方面的专业特长,紧扣浙江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迫切需求,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地方。伍法权教授带领支部第二党小组建立了磐安县院士工作站、延安新区院士工作站,带领支部党员投身地质灾害勘察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深度参与地方基础建设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支部与华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亿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安盛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绍兴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和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等5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2023年,全院横向科研经费达1600多万元。伍法权教授荣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终生成就奖Hans Cloos Medal(目前全球仅24人获此殊荣),绍兴市2020年度“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人才科技领域先进个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