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浙江 绍兴

改革!让人才评价“话语权”回归企业

越城发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越城区、滨海新区大力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乘着越城区、滨海新区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东风,丁涛涛等人成功评出了工程师的职称。据了解,自《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来,越城区、滨海新区大力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改革红利逐步显现,人才活力充分释放,为“两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蓬勃创新动力。

在绍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内,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重力试验的丁涛涛。丁涛涛参加集成电路相关工作已经有8年了,经手的项目也多达上百个,但由于发表论文等书面材料的限制,像他这样的实干人才想评出中级职称并不容易。“这次改革关于职称评审的考核分数更加明朗合理,论文、专利、项目等占比多少分值一目了然,我的优势就放大了。”丁涛涛说。

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作为一家集成电路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过去传统的职称评审大多由人力社保部门组织,专家评价的标准也多以论文、获奖经历为主,分值不明确。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清告诉记者,目前新的职称制度改革主要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以及服务企业水准来评价研究院人才的实际水准,这样的改革更契合研究院人才发展需求,能够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助力扩大人才队伍。

据悉,绍兴集成电路作为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中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作为职称制度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共有30人通过资料审核,19人直接认定初级、中级职称,9人通过现场评审。

“这次管委会针对园区内18家企业首次进行了试点评审,听取了中芯、长电等企业的意见。”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章豪毅说,管委会结合产业实际情况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评审分值往技术创新、项目研发等方面倾斜,为一批集成电路人才争取到了职称。

与传统评价相比,改革后的职称自主评定另一大特点是致力于让人才评价“回归企业”。由企业自主制定开展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工作,把评价权交给用人单位,实现从“政府评”向“企业评”转变,克服传统评价“只看材料不见人”的局限,为在企业默默奉献的人才提供了评审新方向。

宋超是滨海新区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绍兴越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发展部经理,他在企业的主职工作是负责项目前期的投标、客户交流以及制定项目大方向计划。一旦项目开始执行,宋超就不再参与,也错过了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论文与专利,这让他在申请职称时十分头疼。

“由我负责主导的项目,如果只是反映在材料上,可能反映不出我的工作量,或者说是评审专家也不知道我在这里面扮演了怎么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宋超告诉记者,如今启用新的职称制度,由企业内部负责人、专家参与评审工作,则弥补了这一短板,职称评审更加着眼实际、公正。

此外,德创环保还建立起职称与薪酬挂钩的分配方式,实行评聘结合、以用促评,将员工取得的职称作为其在企业任职资格体系中的加分项,确保员工在企业能得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待遇。

“这样做可以让员工更加有动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准,也让企业成为了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的‘摇篮’。”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总监杨春黎说。

今年,越城区、滨海新区通过职称制度改革,首批试点的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绍兴民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申报72人(初级 15人,中级57人),涉及医药工程、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工程等领域,最终评审通过64人(初级15人,中级49人),初级通过率100%,中级通过率85.96%,是去年审核通过人数的19倍。

区人力社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俞小红表示,一方面区人力社保局将扩大职称制度改革的范围,进一步向龙头企业和成熟的行业协会、产业园、科创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让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受益,同时也将做好指导监管工作,指导民营企业科学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评审程序。另一方面将积极争取省级自主评价试点,在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工程技术类高级职称自主评价。

来源:越城发布

图文: 陈思嘉 包陈可

当班编辑:姜辰汐

审核:王阳阳 俞晓霞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