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断卡在行动 一个月抓获涉两卡犯罪嫌疑人3890人

都市快报
关注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断卡”行动。
行动开展一个月以来,浙江打击治理情况如何?今天,浙江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断卡”行动以来浙江战绩。
什么是“断卡”行动?
“断卡”行动:以打击、整治、治理、惩戒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
什么是“两卡”?
“两卡”,是指广义上的两卡,包括:手机卡、物联网卡等;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等。
非法“两卡”泛滥,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危害十分严重。
浙江省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坚强领导下,省联席办各成员单位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掉了一大批涉案团伙,公开曝光、惩戒了一批涉案“两卡”主体人员,形成强大震慑效果。
浙江公安机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下功夫:
以“三地一窗口”的政治站位强力部署
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长、省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王双全对全省开展“断卡”行动作出部署,要求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迅速形成打击整治压倒性态势,以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维护“重要窗口”美誉度。
近日,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联席办召开“断卡”行动推进会,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联席会议召集人聂展云要求全省各地、各成员单位厘清职责,立足本职,以打开路、全面出击,加强惩戒、形成震慑,全面推动行动纵深开展,确保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省联席办印发《浙江省“断卡”行动工作方案》和《浙江省“断卡”行动工作相关责任单位任务清单》,结合浙江省实际全面深入推动“断卡”行动。
以遏制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态势为目标强力打击
此次“断卡”行动坚持以打开路的思路,达到“不敢开、不敢收、不敢卖”的效果,全力斩断“两卡”开办贩卖产业链,坚决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土壤。
截止目前,全省共打掉涉“两卡”黑灰产团伙240个,抓获涉“两卡”犯罪嫌疑人3890人,查获银行卡13318张、手机卡18万余张、对公账户2003个、营业执照2100张、U盾2176个。
以标本兼治的务实举措强力治理
在强力打击的同时,坚持行业源头治理,坚持打惩并重。
一是开展重点县域排名。省联席办每月对全省涉案手机卡、银行卡的重点县域进行梳理,实行红黄牌警告和挂牌整治,目前已对问题突出的1个县域红牌警告,7个县域黄牌警告。
二是坚持“一案双查”。在打击“两卡”犯罪行动中,发现涉及行业内部的问题,绝不姑息,严格执行“一案双查”机制,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截止目前,全省刑事查处15名运营商“内鬼”,停业整顿40个运营商营业网点,吊销20个银行网点相关业务资格。
三是惩戒曝光,揭露乱象。在专项行动中对涉案的“两卡”主体人员实施手机号限号、银行只保留柜面业务等惩戒措施,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加大震慑力。
截止目前,惩戒涉诈银行账户主体1500余个、排查封停高风险通讯号码10万余个,惩戒涉诈电话卡主体400余人。

警方表示:开办、出租、出借、出售“两卡”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从严从快惩处。
同时依据人民银行261号、85号文及《浙江省涉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不良信用通信网用户和高风险号码管理意见(试行)》相关规定,将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纳入不良信用用户名单,并实施相关惩戒措施。
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将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这将影响您一生的征信,甚至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再来复习下
“断卡”行动相关内容
打击谁?
根据会议精神,重点打击长期从事收购贩卖“两卡”的人员,挂牌督办重点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涉“两卡”犯罪团伙。
第一类,开卡团伙。
诱骗或者组织他人开办电话卡、银行卡的团伙,这类团伙经常以“扫村”、“扫校”方式忽悠村民、大学生办卡。
金融机构、运营商内部利用管理漏洞大批量开设电话卡、银行卡或者为开卡提供便利的“内鬼”。
第二类,收卡团伙。
主要是接收开卡团伙手机卡、电话卡的团伙,这些人又称“卡头”。
第三类,贩卡团伙。
主要是接收全国各地收卡团伙办理的电话卡、银行卡,层层贩卖赚取差价的人员。
整治什么?
根据会议精神,强化重点整治,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厉整治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按照“谁开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机制,强化约谈问责。
重点地区比如大学城、偏远地区或农村等,重点行业比如银行网点、第三方支付平台、三大运营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