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临平开幕 推动微短剧向上向好向美发展

商讯
关注11月6日,以“向新大视听 融合强视界”为主题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正式启幕。本次大会以推动微短剧向上向好向美发展为宗旨,邀请行业前沿专家、业内大咖、企业代表齐聚临平,共话微短剧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搭建微短剧企业和项目交流推广的聚合赋能平台,为微短剧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微短剧迅速崛起,成为网络视听产业的重要风口。临平区抢抓微短剧风口机遇,深入推进“1113”微短剧产业发展体系,完善“写作-拍摄-播放-投资-评价”五位一体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
杭州市临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周徐胤致辞表示,临平区已成功创建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推出微短剧产业新政、配套亿元微短剧基金“大美临卓”,并积极推行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在线上打造了剧本创作服务平台“剧本工厂”,线下则以“临影厂”为核心打造了“1+N”全域影视拍摄矩阵。下一步,临平区将聚焦产业集聚、企业培育、精品创作、品牌塑造等领域,加强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的微短剧产业全生命周期保障,持续擦亮“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金字招牌。

文化产业是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微短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正快速发展壮大。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在致辞中表示,杭州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聚焦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微短剧等数字文化领域统筹布局、全面发力,推动形成数字文化产业引领发展格局。临平作为杭州较早启动微短剧产业的城区,推动微短剧走向精品化、专业化,为杭州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大视听产业是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的强力引擎,浙江是中国大视听产业的重要集聚地。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认为浙江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每年出品的数量居全国之最。这里既有像横店、象山这样的平台基地持续发力,也有像临平、余杭这样的区域新势力加速崛起;既缘于全省大视听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也得益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创作计划的有效扶持。

微短剧作为新出现的网络视听产品,已从“野蛮生长”阶段加速进入“全面提质期”。针对微短剧产业存在的问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呼吁,广大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方和播出方,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内容,强化人工审核,加强对违法违规微短剧的打击力度;要从卷流量过渡到卷内容,尊重文艺作品的审美规律,通过创作真情实感的故事,推出尊重互联网的流量规律与文学艺术的审美规律、叫好又叫座的网络视听产品。

据悉,目前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2.4%。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一级巡视员董年初建议,微短剧行业应增强责任意识,展现使命担当;筑牢精品意识,着力迭代升级;强化协同意识,营造良好环境,为讲好中国故事开拓新路径。

现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了《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主要发现,介绍当前微短剧行业发展情况的同时,呼吁树立微短剧版权保护意识。新华指数研究院基于全国数字文化与网络视听发展趋势与发展实践,发布了《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重点记录“微短剧”产业代表性节点。
为更好提升青年网络编剧的创作理念与叙事技巧,会上,第二季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暨青年网络编剧成长特训营计划正式启动。为加强微短剧创作引导,推动微短剧题材创新,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还发布了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
作为本次大会举办地,临平一直是大视听产业发展的热土。作为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先行探索者,今年以来,临平全力探索“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微短剧+乡村振兴”“微短剧+先进制造业”等融合赛道,《赵小姐的日记》《南风知君意》《水韵风情梦塘栖》3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大会现场,还举办了广电总局季度推优作品颁奖仪式、微短剧产业突出贡献奖颁奖仪式。

今年恰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由临平区发起的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联盟成立的第三年。值此盛会,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暨大运河主题精品微短剧创作计划也正式启动。
大会期间,“指南针”专家辅导会、“产业前沿说”、“金微光”内容说、“星火燎原”专题座谈会等多项活动将陆续举行,众多行业前沿专家、业内大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为微短剧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